不花一分钱,轻松控住餐后血糖!

2025-03-27 14:30:47

在糖尿病管理的漫漫长路中,餐后血糖控制堪称重中之重。血糖若像坐过山车一样大幅波动,血管损伤、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便会接踵而至,严重威胁糖友们的健康。不少糖友在控糖路上误入歧途,认为只有依靠昂贵的药物或保健品,才能将血糖稳稳控制。其实不然,通过改变日常习惯,无需花费一分钱,就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。下面就来看看这 7 个实用控糖小技巧,有没有被你遗漏。


进餐顺序有讲究:先菜后饭

进餐顺序对餐后血糖有着显著影响。先吃蔬菜和蛋白质类食物,最后吃主食,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。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如同 “刹车装置”,可延缓胃排空速度,避免碳水化合物被快速吸收。每餐不妨先摄入 200 克菠菜、油菜等绿叶蔬菜,再吃鱼、蛋、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最后吃米饭、面条等主食。


细嚼慢咽益处多

很多人吃饭狼吞虎咽,殊不知咀嚼不足,食物颗粒较大,淀粉酶无法充分分解碳水化合物,小肠吸收速度反而会加快,导致血糖大幅波动。大家可以刻意延长进食时间,从 10 分钟延长至 20 分钟。同时,使用小号餐具,每口咀嚼 20 次以上,每餐用时不少于 20 分钟,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感知饱腹感,也有助于平稳血糖。


饭后散步助消化

饭后 1 小时,是散步的黄金时间。散步速度以能正常说话,但无法唱歌为宜。若是遇上雨天,无法外出散步,也可以在家中完成 5 分钟靠墙静蹲和 5 分钟踮脚尖运动。需要注意的是,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友,应避免跳跃动作;有严重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,建议选择坐姿抬腿。


冷吃主食更控糖

冷却后的淀粉类食物会产生抗性淀粉,降低消化吸收率,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。将红薯、土豆蒸熟后冷藏再食用,煮面条时过凉水,既能增加韧性,又能控糖。用冷藏杂粮饭制作蔬菜饭团,再搭配坚果碎,既能减少热量摄入,又能增加饱腹感。


餐后 “罚站” 促循环

餐后不要马上久坐,不妨 “罚站” 5 分钟。背靠墙壁,让后脑勺、肩胛骨、臀部紧贴墙面,收腹提肛,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同时做 “勾脚尖” 动作,促进下肢血液循环。还可以边站立边用双手按摩腹部,顺时针按摩 36 圈,加快胃肠蠕动。

控糖并非一场依靠金钱的较量,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小技巧,就能轻松控制餐后血糖,向着健康大步迈进。快把这些小技巧分享给身边的糖友,让大家一起享受健康生活!
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